根據中成泵業統計的資料來看,水泵類產品的耗電量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0%,占全國總油耗的5%。因此,加強水泵行業的節能技術工作,已經成為當前國家節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科技部和發改委聯合頒布的《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明確提出,要“發展、推廣高效率的水泵類設備。通過完善泵的三元流場、二相流分析計算方法,改進加工工藝,使水泵的能效達到83%~87%。”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提出,“國家鼓勵工業企業采用高效、節能的電動機、鍋爐、窯爐、風機、泵類等設備”。《國務院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重點領域,這些重點領域的大型成套裝備涉及很多流體機械關鍵產品和關鍵技術。
提高水泵產品的運行效率,中成泵業認為首先要提高泵本身的設計效率,通過加強對水泵內部流動規律的研究,并開發出優質的泵系統現場評估軟件、三元流葉輪設計和性能預測軟件。同時,還要大力提高泵產品的節能運行管理水平,因為水泵運行時如果偏離設計的高效點,實際運行效率下降將十分顯著。因此,采用優質的三元流葉輪技術,對水泵進行節能改造具有有廣闊的節能空間,且符合水泵用戶節能減排政策。
目前三元流葉輪節能技術,主要應用于以下領域:
(1)大型循環水系統
該系統主要分布于石化企業、大型鋼廠等冷卻水系統(涼水塔),該系統一般選用大、中型雙吸水泵,水泵流量大、功率大。長期以來,一方面,由于選型過于保守,水泵揚程和流量偏離裝置實際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裝置參數的調整,水量和管網壓力需求調整,且冬季和夏季工況相差較大。從目前評估的系統來看,均存在水泵嚴重偏離高效區、低效率運行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水泵不僅能耗高,且易導致汽蝕、引起水泵組振動,嚴重影響系統的穩定性。
(2)大中型水泵站建設和改造工程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水泵站,經過長期運行,經常發現葉片受到汽蝕破壞,葉頂間隙較大,導致效率低,能耗高;上個世紀的軸流水泵、斜流水泵水力模型的效率較低。通過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近十年堅持軸流水泵、斜流水泵理論與試驗研究,研究了系列高效軸流水泵(ns=500-1600)、斜流水泵(ns=350-850)、貫流水泵水力模型、雙向水泵水力模型,效率比80年代的同類模型提高5%左右。
因此,結合目前國家水利工程建設和改造項目,通過采用高效軸流水泵(ns=500-1600)、斜流水泵(ns=350-850)等高效水力模型,優化水泵站進、出口流道裝置,提高水泵站裝置運行效率,可大幅節能,降低運行成本。
(3)其他高能耗水泵系統工程
水泵作為通用機械,應用領域非常廣泛,作為節能改造,首先考慮改造高能耗,高回報率的水泵系統。年運行8400小時、能耗大于200kW/h的水泵系統應作為重點改造對象,若通過改造節能降耗10%,年回報率非常可觀。